欧亚体育

欧亚体育新闻

线欧亚体育官网上读书会|中日漫画的“流动”与“越界”

  徐园(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路(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孙旻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讲师)等

  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主办的《中日漫画的“流动”与“越界”》讲座,将邀请三位学者就该主题进行三场不同视角的演讲:20世纪前叶中日连载漫画比较、谈论二次元的跨文化政治、日本战前战时的科幻漫画。

线欧亚体育官网上读书会|中日漫画的“流动”与“越界”(图1)

  嘉宾:徐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云南大学教授)、吴岩(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王小鲁(摄影)等

  本次活动邀请了科幻作家、评论家、科学家、影视制作人等多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一起探讨科幻写作以及科学理论。

  嘉宾: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欣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李红强(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

  散文,一种对于大众最亲近的文体。对于青少年来说,怎么读很重要,怎么写也很重要。张莉老师在北师大为本科生开设当代散文研读课,多年来传播普及散文阅读与写作美学。《人生有所思:给青少年的散文课》是她主编的第一本给青少年的散文课,她在导读中提到“日常之美”,是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向。吴欣歆老师作为中小学(中职)语文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长期关注语文教材研究,又能在实践层面为我们提出什么新的想法和建议?李红强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总编辑,他研究的方向是现当代文学,同时他也是一位孩子的家长,他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有什么发现?又能为散文写作提供什么新的启发?7月22日晚,我们特邀三位嘉宾一起,从鉴赏到实践,从认识到方法,从散文的读法到写法,给大家带来一堂有趣又有料的散文课。

  7月22日晚,著名作家余华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将一同做客新经典抖音直播间,双YU夏夜共话《兄弟》。

  毛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更是书写和记录中国历史五千年文明的书写工具。毛笔是怎么诞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毛笔都有些什么特点?“兔毫”和“狼毫”出现于什么时候,古人更偏爱哪种动物毛制的笔?“汉居延笔”是怎样被发现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坎坷的迁徙之路?王羲之、王献之用的毛笔,和今天的毛笔有什么不同?西方的“毛笔”与中国毛笔有哪些异同?字的好坏和毛笔的关系究竟有多大?7月23日,聚珍“书话对谈”,请王学雷老师细讲古笔、书法及其他。

  地点:腾讯会议(ID:821479049)、哔哩哔哩(房间号:22476856)

  一般的阐释学并未抛弃主客的认识论框架,因为它还依托于点对点、人对物的对立关系,即便对立双方都极大地相对化了。但卢曼的系统论将个体的阐释变为了系统的阐释,由此,阐释彻底脱离了主体的权能范围而成为系统的操作。卢曼这里世界和主体之间的连接概念是“交流”,交流不但连接主体和世界,还造成主体和世界,而所谓阐释,不过是实现交流的形式之一。这一思想唤醒了一个浪漫派的阐释学原则:真正的世界观察只能由世界自己做出。如果接受这一转变,跨文化语境下的经典阐释就获得了新的理解框架。以德国汉学系统中对于中国经典的塑造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主体对于作品的阐释自始至终受到一个更大的知识和社会系统的调控,从而生产出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有时全然陌生的意义。这就证明,主体性从来就和交互主体性、世界融合在一起,考虑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问题时,就不能只在一个平面上考虑某一权威主体(译者、作家、汉学者)的主体性因素,而必须意识到,整个系统都参与了中国经典的意义赋予。

  “气味深入到人们中间,直达心脏,在那里把爱慕和鄙视、厌恶和兴致、爱和恨区别开来。谁掌握了气味,谁就掌握了人们的心。”这是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在小说《香水》中的一段话。《香水》是文学史上特立独行的悬疑惊悚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是豆瓣高分必看经典。异类的天才还是疯狂的恶魔?人类到底是“视觉”还是“嗅觉”的动物?十八世纪的巴黎故事,如何戳中后现代“局外人”的内心?周六晚,我们邀请三位嘉宾做客直播间,一起聊聊这部译文名著。

  嘉宾:王丁(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研究员)、贺晴川(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政治哲学所讲师)等

  经典动漫作品《剑风传奇》(又译《烙印战士》)因其作者三浦建太郎英年早逝而在连载多年后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无论是作画风格上对西方近现代艺术的大量征引,还是背景主题方面对欧洲中世纪和近代早期世界氛围的摹仿,抑或思想上高度复杂的二元论哲学气息,都使得这一作品理应在恐怖或崇高的表象评价之外,获得更为深邃的义理与美学分析。鉴于此,《先进辑刊》召集数位在哲学、美术和动漫研究方面深有研究的学者,以《剑风传奇》为切口,畅所欲言,以求打开从青年文化角度理解人类文明史的新视域。

  7月24日,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潘天波将在腾讯会议平台举办“匠心致远:磨子和轮子背后的中华工匠故事”线上主题讲座。活动中,嘉宾将向读者讲述中华工匠技术物在全球的曲折传播历程,品读磨子和轮子背后的传奇中华工匠故事,品味独特的中华匠心,追索闪耀世界的中华工匠文明之光。

  嘉宾:马凌(书评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诗亮(《澎湃新闻·上海书评》编辑)

  《我生于美洲》是目前已出版的时间跨度最久、最全面的卡尔维诺访谈录。作家在提问者的循循善诱下愉快地讲述围绕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晰展现创作理念与发展脉络,睿智深隽又清逸剔透,层层深入且充满智慧。7月24日晚,我们邀请马凌、郑诗亮两位嘉宾来谈谈卡尔维诺及看不见的城市。

  《隐入尘烟》讲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武仁林与海清展现了一对底层农民夫妇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相守的心路历程。7月24日,我们邀请导演李睿珺做客南京圆桌派,举办《隐入尘烟》电影分享会,同时邀请诗人陈年喜、欧亚体育app非虚构作家袁凌作为对谈嘉宾。

  嘉宾:阿巴斯·阿马纳特(耶鲁大学历史学William Graham Sumner讲席荣休教授)、冀开运(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

  今日的伊朗是如何形成的?伊朗的命运与世界局势是如何紧紧捆绑的?宗教、地缘、石油、战争、革命,到底谁在左右伊朗的命运?“没有一本书能比这本更适合读者,”《华尔街日报》的书评将阿巴斯·阿马纳特的《伊朗五百年》推到读者面前。最近,这本著作迎来了中文版的出版。7月27日,我们邀请到了阿巴斯·阿马纳特教授与本书中文译者之一、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共同就本书展开探讨。

  付秀莹的最新长篇小说《野望》全书二十四章由二十四节气命名,完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轮回。在一年的叙述时间中,当代新农村的格局和气象,在作家笔下徐徐铺展,栩栩如生。7月23日下午,著名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著名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长篇小说选刊》副主编宋嵩,以及《野望》作者付秀莹,将做客北京SKP,带您走进充满人间烟火的芳村,了解当代新农村的格局与气象,赏冬去春来,夏秋更迭,岁月循环,而万象更新的乡村绘卷。

  北京|记忆与爱,回到八十年代的北京一一止庵长篇小说《受命》(终局版)分享会

  嘉宾:止庵(作家、学者)、杨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绿茶(书评人)、凤梨(中学语文老师)

  《受命》是止庵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致敬《史记·伍子胥列传》和《哈姆雷特》的小说。时隔一年,《受命》终局版推出,止庵接续了《受命》初版的紧张感,为这本小说增补了全新的结尾。7月23日下午,作家止庵将来到雍和书庭,和学者杨早、书评人绿茶、“少年读邻”发起人凤梨一起,与读者一起回到八十年代的北京,聊聊《受命》终局版中的记忆与爱。

  “银发川柳”系列图书一共8册,从日本全国20多万首投稿中精心选编而成,并配有日本插画家古谷充子的温馨插图。从身体、记忆力、宠物、金钱、婚姻和儿孙等生活上方方面面的角度,讲述因年龄增长而带来的烦恼。7月22日晚,《银发川柳》责编木南将在思南书局·诗歌店与读者聊聊“当我们老了怎么面对自己”,从风趣幽默的银发川柳中捕捉生命智慧。

  上海|重读狄更斯 重读“最好也最坏的时代”——走进企鹅布纹经典狄更斯作品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是狄更斯文学品格的最好注脚,也是每一个身处时代洪流之中、常常自觉失去方向的现代人重读狄更斯的理由: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剖析,也有无所畏惧的乐观精神——除了狄更斯,还有谁呢?7月24日下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学编辑顾真、管舒宁,将来到朵云书院·戏剧店,和读者一起重读狄更斯。

  2022年是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出版100周年纪念。为此而制作的总长48分钟的《百年尤利西斯》纪录片,旨在深度解读当代最具感染力和爆发力的书籍之一。7月22日,方所广州店与爱尔兰驻华大使馆邀请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彭贵菊,与读者们共同观赏纪录片《百年尤利西斯》。影片放映后,彭贵菊老师会带领我们走进乔伊斯极富独创性的文学世界,感受其作品和“意识流”思想为世界文学带来的永恒震颤。

  南京|“不被大风刮倒”:从影视剧到舞台剧——小说《红高粱家族》的跨界改编

  莫言小说名作《红高粱家族》像一个丰富的矿藏,从影视剧、舞剧、戏曲到话剧,它被反复改编。原著里有哪些特质如此令人魂牵梦萦?“高粱”精神为何会有如此富饶的生命力?每一种版本的《红高粱》都有着什么新的内涵?在正在创排的话剧版本中,又将为这部小说、为中国当代戏剧舞台贡献哪些新的意义?7月23日,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柯军,话剧版《红高粱家族》总叙事、编剧、导演牟森,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鲁敏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将做客爱艺计划,在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从影视剧、舞台剧等多重维度,与大家一起聊聊“红高粱”世界的炫目与壮阔。

  嘉宾:艾伟(作家)、毕飞宇(作家)、汪政(评论家)、黄荭(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翻开这本书,你就是镜中人。”今年5月,当代中坚实力派作家艾伟的最新长篇小说《镜中》推出,故事围绕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徐徐揭开都市中产男女光鲜生活的另一面。7月24日下午,在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店,作家毕飞宇,评论家、学者汪政,翻译家、学者黄荭,评论家、学者何平将与作家艾伟一起,出席其最新长篇小说《镜中》的分享会,围绕遭受重大创伤后如何实现自我疗愈、两性关系中的激情与背叛、建筑艺术和文学创作的共通之处等主题展开精彩交流与分享。

  “有人说,只要活得认真,生命就有结晶。”《江流有声》便是谭学亮的结晶。这本不算太厚的书,囊括了他过去的生活,他诚挚且认真活着的记录。周六下午,谭学亮老师携其新书《江流有声》做客止间,忆少年往事,说亲朋故友,记乡情民俗,聊讲台时光,谈扶贫援建,写旅途见闻,即兴偶感,娓娓道来……